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
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无锡景》
教学任务:学会演唱《无锡景》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10分)
(3)针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新课教授环节。(15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无锡景》的曲调特点,感受中国南方地区民歌的特征,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感受、体验的方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熟悉并初步掌握民歌中的波音、倚音等装饰音的演唱方法,并能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完整地演唱歌曲。
难点
熟悉并掌握波音、倚音等装饰音记号。
【新课教授】
1.初步感知
(1)初次聆听
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歌曲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聆听作品,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的,力度较弱、较平缓。描绘的是江苏无锡美妙的自然环境,一副优美、祥和的场面。
(2)教师请学生根据搜集资料,介绍歌曲《无锡景》。
2.学唱歌曲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2)教师范唱乐谱,学生跟唱。并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明显的旋律特点?
学生回答:装饰音。
教师讲解装饰音.以及正确的演唱方法。
(3)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乐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老师演唱。
在演唱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对于装饰音的演唱。
(4)教师为学生演唱两种唱法,分别是有装饰音和没有装饰音进行演唱。
提问学生:喜欢哪一种唱法更好听?更有特色?
教师强调有装饰音和没有装饰音的区别.突出装饰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5)教师总结歌曲旋律特点,并指出这是小调音乐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调音乐。
(6)教师与学生完整跟琴,演唱旋律。
(7)学生朗诵歌词,教师提问: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通过对风景的描述,表达作者对无锡风景的热爱与赞美,体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8)教师用琵琶伴奏,学生尝试将歌词填入歌谱,教师进行指导,在学生能够完整地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等方面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最后齐唱歌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