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角色扮演法的特点。
角色扮演法是幼儿园教学方法之一,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其特点如下:
(1)角色扮演训练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角色扮演训练可以太大提高儿童在特设情景下的助人行为与日常行为中亲社会行为的人次,并且提高儿童的助人动机,儿童的消极社会行为人次也有显著下降,证明了角色扮演确为有效的训练手法。
(2)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兴趣。角色扮演训练的内容直接取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儿童的行为特点。教师可以讲一些日常发生在小朋友身边的事,让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这些内容对他们具有一种亲切感,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角色扮演训练的内容既取材于儿童生活,又是对生活事件的提炼。角色扮演训练以表演的形式出现,符合了儿童活泼好模仿的特点。这一训练既有语言。也有面部表情,还有鲜明的动作性,这符合了儿童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从而调动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积极性。
(3)角色扮演训练与表演游戏是截然不同的。表演游戏是“少数几个人表演给大家看”的单向输出活动,而角色扮演训练是由全班儿童共同参与的交流活动,每个儿童均担任角色,都可以体会在各种情景中不同角色的各种情感、思想与行为表现。
(4)角色扮演注重对他人内心世界的分析,促进儿童角色承担能力的提高。行为与认识的结合是角色扮演训练的重要特色。因此,它不仅提高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人次,也同样提高了行为的动机水平。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一看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的著作是( )
真理的具体性体现在( )。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
毛泽东在( )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