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1岁以后,言语和认知的系列发展促使婴儿注意进一步发展。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有如下特征:
(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
儿童注意的发展,和皮亚杰所提出的“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分不开。特别是半岁到一岁半,注意发生了较大变化。
(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1岁半到2岁儿童的表象开始发生。从此,儿童的注意开始受表象的直接影响。当眼前事物和已有表象或事实与期待之间出现矛盾或较大差距时,婴儿会产生最大的注意。
(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
1岁以后,儿童能说出具有最初概括性意义的真正的词,标志着言语的初步形成。在1~3岁期间,无论儿童掌握“单词句”、“双词句”或完整句的哪种水平,语词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都具有代表某些事物、动作、要求、陈述、命令等概括性含义。因此,言语活动不仅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而且支配着儿童注意的选择性。
(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
总体而言,3岁前儿童注意的时间很短,注意的事物不多。但2岁以后,儿童在活动中注意的时间逐渐延长,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也越来越广。2岁半到3岁,儿童注意集中的时间有所延长,最多能集中注意20~30分钟。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一看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的著作是( )
真理的具体性体现在( )。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
毛泽东在( )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