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南郡前太守采取张捕的方式处理虎患,反而让更多百姓受到伤害。刘陵为官,通过修德政,虎去民安;法雄为官,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不妄捕山林,虎患解决;刘平为官,修德政,举儒良,虎患解决;童恢为官,以强大的德行感化老虎,虎患解决。从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东汉时期,如果地方官吏不黜贪残,而仅是抓捕老虎,反而使得虎患危害更大,而通过德治仁及畜类,则收效甚佳,即虎患的程度取决于吏治的好坏。
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仍是主流意识,深刻影响了官员的行为,官员们通过修德政(或仁政)来达到感化万物,治理虎患的目的,也体现儒家天然感应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总之,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行为模式。
分别统计了甲、乙两位同学 16 周的各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单位:h),得如下茎叶图: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已知向量a=(2,1),b=(-2,4), 则|a-b|= ( )
设(1+ 2i)a+b=2i,其中a,b为实数,则( )
集合M={2,4,6,8,10},N{x|-1<x<6},则M∩N=()
材料
1948 年 11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 年 8 月至 12 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 年 7 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
1948 年 11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 年 8 月至 12 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 年 7 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
材料
1955 年 12 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 6 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 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 月 10 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 月29 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 11 月 6 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
材料
1955 年 12 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 6 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 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 月 10 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 月29 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 11 月 6 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 “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 “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