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主要生产装置包括200×10 4 t/a沥青装置、120×10 4 t/a延迟焦化装置、100×104t/a含硫含酸重质油综合利用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系统。主要生产销售汽油、柴油、液化气、燃料油、道路沥青、石油焦、硫黄等产品。
甲公司1号罐区建有6台5000 m3内浮顶汽油罐、14台2000 m3液化烃球罐、2台10000 m3燃料油拱顶罐。公用工程系统建有200 t/h高压蒸汽锅炉1台及配套的磨煤机械、水处理装置,燃煤由煤场经输送皮带送至磨煤机,煤场配备1台3t行车和2台叉车。
2013年9月,为提高成品油质量,甲公司决定新建1套60×10 4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该装置采用固定床催化反应工艺,使柴油中的硫化物在300℃、7.0 MPa反应条件下生成硫化氢并脱除。甲公司委托乙工程建设公司进行装置设计。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于2014年1月15日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交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于1月22日给出受理通知。
2014年7月初,储运部员工巡检发现,1号罐区O5号内浮顶汽油罐的呼吸阀处油气浓度超标,推断为该罐内浮顶橡胶密封破损,决定进行清罐检修。7月5日,对o5号罐存油进行倒空,对相连的油品进、出管线各加1块盲板隔离。7月6—7日对该罐进行蒸汽吹扫。7月8日打开氮封线进行氮气置换。7月9日打开人孔通风。7月10日上午在人孔附近采样分析,数据合格后进罐检查,发现内浮顶橡胶密封囊局部破损,且密封囊内充满了汽油。随即安排丙承包商人员进罐拆除密封,并更换内浮顶部分配件。为拆除方便,作业人员使用了非防爆电钻。7月10日下午4时,作业过程中罐内发生闪燃,导致多人烧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甲公司的特种设备。
2.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请给出甲公司收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60×10 4 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是否批准决定的最长工作日数,并说明理由。
3.列出甲公司罐区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4.列出o5号罐检修准备和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5.列出甲公司储运部应建立的主要操作规程。
1.甲公司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液化烃球罐,反应器,压力管道,3 t行车,叉车。
2.最长工作日数为30个工作日。理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 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3.甲公司罐区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储罐使用、现场操作、检维修;安全标识、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设施管理;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治理;个体防护;安全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和应急管理等。
4.05号罐检修准备和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1)未对与罐体相连的蒸汽线、氮封线等加盲板隔离。
(2)未对橡胶密封囊内的汽油进行清理。
(3)人孔附近采样代表性不够。
(4)未对储罐重新进行蒸汽吹扫和氮气置换。
(5)罐内作业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
(6)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动火作业票和临时用电作业票。
(7)未安排现场监护人员。
(8)没有进行风险辨识。
(9)未向承包商进行安全交底。
5.甲公司储运部应建立的主要操作规程:
(1)罐区装卸作业操作规程。
(2)罐区机泵操作规程。
(3)倒罐及流程切换作业规程。
(4)储罐清洗作业规程。
(5)罐区检维修作业规程。
(6)油品取样分析作业规程。
(7)储罐防腐蚀作业规程。
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造成2人死亡,108人急性中毒,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的等级为()。
根据《建筑法》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 )内,向施工许可证发证机关报告。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是()。
某80m3金属储罐防静电的接地要求错误的是( )。
根据《建筑法》,关于施工许可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一般事故的是( )。
根据《建筑法》实施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由(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
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有职工1500 人,其中管理人员160 人,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企业应急救援的说法,正确的是()。
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周某,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1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该公司安全设备管理存在重大缺陷,需要时无法启动,造成本次事故的发生。法定代表人周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起事故责任追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符合规定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