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肖老师在讲授课文《长城砖》。肖老师按照课文内容,讲述一块普通的长城砖被送到美国展览,从美国各地赶来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在经过那个镀金架子时,每人只允许停留7秒钟。
人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慨。一对华侨老夫妻相互搀扶着走来观看长城砖,满含热泪地说:“长城砖啊,我们看到了你,就仿佛看到了祖国!”一个尖嗓子的男孩兴奋地喊道:“我们的历史老师也说过,万里长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里程碑!”“确实了不起!”……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当肖老师讲到这位宇航员的感慨时,突然有个学生说:“不,老师,这个宇航员说得不正确,因为在宇宙飞船上根本看不到长城。”这时,另一个学生也马上说:“荷兰的围海大堤、中国的万里长城都看不见。”肖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个学生:“你怎么知道这位宇航员说得不正确”
学生回答:“我曾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白岩松采访杨利伟时问他‘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杨利伟的回答推翻了无数人信奉多年的一个事实,‘看地球感觉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肖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说他也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肖老师高兴地说:“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确实有事实错误,老师有点落后了,关于在宇宙飞船上能否用肉眼辨认出荷兰的围海大堤和中国的万里长城,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课后,肖老师查找了很多资料,阅读了相关书籍,并把课堂上遇到的这一问题写进了教学日志里,总结经验,以便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肖老师的教学行为。
材料中肖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材料中,肖老师在学生提出疑问后,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相关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2)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应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材料中,肖老师能够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并总结经验,体现出了其教育研究与反思的意识。
(3)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改革强调尊重、赞赏。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材料中,肖老师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没有否定学生,而是耐心地与学生交流,赞赏学生的质疑精神,这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尊重、赞赏的教师行为。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音乐、北方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是()。
下列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双簧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