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某校学生晓丽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王老师,离开教师办公室的晓丽心里疑虑重重,又返回办公室门口,却听到王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着“情书”,其他教师发出怪异的笑声,晓丽羞愧难当,再也不去上学了。
材料二:五年级学生小高,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杨老师,杨老师一番细心开导后,从抽屉拿出一个信封,将“情书”装入并封上,温和地对小高说:“我不想知道是哪位男生写的,也不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但我知道,他表达的是一种纯真的友谊。”多年后,获得硕士学位的小高拜访退休在家的杨老师,一番叙旧后,杨老师从书架中取出那个发黄的信封,两人一起打开尘封多年的“情书”,发出阵阵笑声。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两位老师的行为。
材料中两位老师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具体如下:
(1)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材料一中的王老师没有做到关爱学生,学生也受到了伤害,因此从教师职业道德上来讲,他不是称职的教师;材料二中的杨老师做到了保护学生,关爱学生。
(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材料一中的王老师没有体现出这一点,而材料二中的杨老师面对学生交来的情书,先是一番开导,后又把情书封上,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这真正体现出了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天职和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3)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一中的教师私拆情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违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要求。材料二中的老师将情书装入信封并封上,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隐私,符合爱国守法的职业要求。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音乐、北方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是()。
下列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双簧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