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郑老师到其他学校做辅导报告。当他刚准备离开学校时,只见校园一角,一个孩子在哭泣。他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个孩子又受同学欺负了。郑老师帮其擦干眼泪,这才发现,孩子面部多处烧伤,是个残疾孩子。后经打听才知道,他叫杜青,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事故,面部和身上多处被烧伤,成天流口水。杜青由于伤残受人歧视,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有人嫌弃他影响了班上的成绩,加上长得丑陋,杜青幼小的心灵被严重扭曲。家长的心理负担也很重,并开始放弃对孩子的培养。
得知杜青的遭遇,郑老师心疼得要命:“残疾的孩子也是孩子啊,他们更应该得到关爱!”从此,他开始一次次地家访,耐心劝导杜青的家长,多关心爱护杜青。他自己也三天两头到学校了解杜青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杜青聊天、做游戏。
在郑老师的关怀下,杜青的心灵创伤被抚平了,欢乐重新回到他的身边。郑老师的爱心也感动了家长、老师和学生,他们把同样的爱心奉献给杜青,让杜青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幸福。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郑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中郑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郑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郑老师面对身体残疾的杜青,三天两头地到学校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和他聊天、做游戏,给予他鼓励;而且多次家访,耐心劝导放弃对杜青培养的家长,让他们更加关心爱护杜青。郑老师的教育行为,都表明了他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
其次,郑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材料中,郑老师自己用行动去关心杜青,给学生、家长、老师树立了榜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发挥向师性,向郑老师学习。
最后,郑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做到勤恳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材料中郑老师积极进行家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体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音乐、北方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是()。
下列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双簧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