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稳脚”阶段是( )。
教师的成长是有其自身规律的,结合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分析和教育界的众多调研成果,并根据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成长情况,我们发现,我国优秀教师呈现如下阶段性成长规律:(1)参加工作l年,是适应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师生涯的第一站,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立住脚”。(2)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3)到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可说在三尺讲台上“站好脚”。(4)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可以说在三尺讲台上“上下求索”。(5)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6)第12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教师“成家”阶段。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大放异彩”。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