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到某初中工作以来,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她培养的尖子生在竞赛中获得过很好的成绩。但她经常对那些不听课、顽皮的学生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等措施进行惩罚。家长知道后,多次找她交流,但刘老师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还对家长进行批评。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首先刘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1)刘老师违背了“依法执教”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许多教育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刘老师不让学生进教室听课也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依法执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2)刘老师违背了“尊重家长”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就应遵循热情相待、积极参与、主动沟通、平等相待的道德规范。该材料中刘老师明显违背了这些道德规范。
(3)材料中刘老师经常对那些不听课,顽皮的学生进行体罚,而对尖子生过度重视。她还违背了“关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基本道德规范的规定,如关爱学生要求的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具体规定。
(4)材料中刘老师注重尖子生的培养,这违背了“教书育人”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作为教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