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早晨,王老头被害死在他的卧室里。公安人员调查现场时,听邻居反映,王老头的两个儿子都想独吞其家产。于是讯问这两个儿子说:“案前你们是否去过死者的卧室,如果你们不是罪犯的话,那么就应该说实话”。大儿子说:“我进去过,是想跟父亲要点钱用,可他睡得很沉,我只好出来了。当时的准确时间我已记不清了。”小儿子说:“我进去过,是给房里的老式挂钟上紧发条的,当时挂钟显示的时间是8点20分。”“你拨没拨动指针?”公安人员问。
“没有必要,因为它走得很准确。”小儿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公安人员立刻拘留了小儿子。
问题:公安人员在认定小儿子可能是罪犯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推理?
公安人员调查现场时得知,被害人的两个儿子都有犯罪嫌疑,同时在讯问过程中发现小儿子说谎:老式钟盘的“4”和“8”处各有一个孔,供上发条用。若指针压在“4”和“8”处,不拨动指针就无法上发条。而小儿子说他给钟上了发条而没拨动指针的时间正是8点20分,可推知小儿子在说谎。在认定“小儿子可能是罪犯”的过程中,运用了这样一个推理:“如果你不是罪犯,那么你应该说实话。小儿子没有说实话,所以,小儿子可能是罪犯。”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