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校划分了卫生包干区,班级有了打扫操场的任务,刚开始学生还很勤奋,拿着扫把一阵飞舞。后来就没人愿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着竹子做的扫把,太冷,就更少有人愿意打扫操场了。看到这种情况,张老师早上带头下去扫操场,当然,还有几个学生是被张老师叫去或者主动去帮的。每天,当大家扫完操场,带着一些微汗,面色红润走进教室,面对全班学生的时候,张老师总是大声对同自己一起打扫操场的同学说:“劳动使我们快乐,我为你们自豪!”现在每天早上,早来的男生争先恐后地下去打扫操场,大家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问题:
(1)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分析张老师的行为。(8分)
(2)你从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
(1)评析(8分) 张老师的行为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①张老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②张老师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③张老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④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启示(6分)
①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自觉;
②以身作则,以自身行为诱导学生;
③注重自身修养,做好学生表率;
④团结协作,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
(需结合材料作答)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