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整天对儿子关怀备至,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每天还不忘叮嘱儿子好好学习。
母亲对父亲说:“你怎么整天都不关心教育儿子?”
父亲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 首先,通过阅读材料,得出两个观点,母亲代表的是“有形的教育”,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要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体现出来;而父亲代表的是“无形的教育”,认为教育无处不在,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教育。其次,选出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详细阐述,可以结合自己生活或受教育过程当中的一些经历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使得文章更加有说服力。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要能够使人通过阅读文章,信服自己的观点。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