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神话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课后历史老师回到办公室就高谈阔论说道,现在的学生脑子怎么这么笨,我之前都讲过类似的居然还不会,考试成绩差真是活该啊,反正我已经尽力了,就这样吧。
问题:运用教师观的知识,评价该教师的行为。
该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新课改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尊重和赞赏学生。材料中,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没有引导其继续思考,理解古代神话的含义和特点,而是用自己的标准,一味地否定学生,没有通过点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甲学生的回答用“很不完整”予以了否定。使答题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同时教师的情感态度也直接影响了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致使其他同学产生了不良的消极情绪。
其次,新课改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及时反思。材料中的教师在面对学生回答时,没有思考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一味地指责和埋怨学生笨,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要尊重和赞赏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和心理的成长,努力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