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上午,晓轩突然在教室里大叫起来:“陈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这时,很多同学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小明,有的想要打开他的书包检查。小明一边说“我没拿”,一边推开同学们的手。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班上同学丢的几件东西都是在小明那里找到的。我安慰一下晓轩,然后让大家安静下来,说:“晓轩的钢笔肯定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
中午,小明悄悄来到办公室,递给我一支钢笔,我问他:“这是晓轩的钢笔吗?”他点头。我又问他:“你为什么要拿他的钢笔呢?”他说:“这支钢笔很漂亮。”我说:“东西再漂亮也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你知道吗?”小明惭愧地点点头。
经过调查我发现,小明平时去亲朋好友家里,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拿,久而久之,养成了“顺手牵羊”的坏毛病。就此,我多次跟小明的父母沟通,要求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还在班上组织班会活动,让大家熟练掌握向别人借东西的礼貌用语。
经过不断的努力,小明终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问题1][简答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指出,教师应当具备以下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陈老师在得知小明有可能拿了晓轩的钢笔后,没有当场搜查小明的书包,也没有大声责骂,而是说:“晓轩的钢笔肯定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这样的教育行为保护了小明的自尊心,也是对小明的暗示教育。小明交还钢笔后,陈老师对其进行了说服教育,并且通过与家长沟通、组织班会活动,使小明掌握了借东西的礼貌用语,并且最终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第一,陈老师能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具备“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第二,陈老师对工作高度负责,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第三,陈老师对于问题学生,做到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其良好品行,具备“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第四,陈老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尊重家长、语言规范,具备“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陈老师具备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当像陈老师一样,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所规定的职业道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