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李老师是某市某中学的优秀教师,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本省边远贫困山区一所农村学校支教,面对山区贫穷落后的恶劣环境,面对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眸,他没有退却,勤勤恳恳上课,无怨无悔,把一切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学校的教育事业上,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家长。他充分发挥优秀老师的引领带头作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方式,融入学校,积极培养和带出一批优秀教师。在支教期间,李老师用自己的人格感染了周围的所有人。
[问题1][简答题]
请结合上述案例分析:从李老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有怎样的职业精神?
(1)从李老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2)爱岗敬业就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李老师是爱岗敬业的楷模,他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他对祖国人民的忠心,他对山区孩子的真情,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为我们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师工作岗位上,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履行自己为国家、为民族未来培育人才,的光荣职责。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