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
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交流和玩耍。三年级时,她还是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怯生生地看着周遭。后来几年,她喜欢独自到图书馆读书,极少跟同学来往。许多年后的一天,她出现在教室门口,小声对我说:“老师,您记得我吗?”我说:“当然记得,真高兴再看见你。”“小学时您教过我,我今天是有事找您,朋友说可以绝对信任您。”“我会尽量帮助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问。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经常见面,听她说童年的事情,说到激动处,她会尖叫,痛哭,听到她悲惨的童年记忆,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我当时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大约六岁时,她就开始被酗酒的继父不断地谩骂、殴打、凌辱。可是学校的老师,都没有人注意到。上了大学后,她再也压制不住了,常常自残。辅导员老师坚持要她接受治疗,但毫无起色。后来,她找到我跟她一起面对治疗的过程。十年里,她不断跟我讲述她的痛苦经历,为此我读了很多有关书籍。十年后,她恢复了很多,我也进步了很多。现在,我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国家与家庭托付给我的孩子,我应该好好地去照顾他们,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实在是不应该的。
从教师观的角度,你从材料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自己成长才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材料中,这位老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提供帮助,同时也促成了自己的进步。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最大程度上的帮助。
累积专业知识,成为学科专家。需要累积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指导学生克服出现的心理状况。要有教师职业责任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其技能,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材料中,老师在学生表现出交往不足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后来,经过和学生交谈,能够对学生提供帮助,并意识到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