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用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水。为了帮助孩子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还画了一些洗手的小图示,编上1、2、3、4、5,并附上简单的说明文字,将其贴在洗手池的上方墙上。终于,孩子们都能按正确的步骤洗手了。
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对吗?体现了哪些学前教育的准则?请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该案例中的老师做法是正确的。 幼儿园学前教育有如下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本案例中,老师注重孩子日常卫生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保教结合的原则。老师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自发思考,并且采用“娃娃家”的游戏活动形式,体现了游戏作为学前教育基本活动的原则。同时紧密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活动性和活动多样性的原则。该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还充分运用图示、数字,配上文字,将健康领域与科学领域、语言领域等活动内容有效结合,体现了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最终孩子们都能按照正确的步骤洗手了.实现了该领域教育目标。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