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由活动时,浩浩在草地上发现了几只瓢虫,他开心极了。旁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也一起围了过去,个个都显得非常兴奋。他们一起蹲下数瓢虫背上有多少个点,还把瓢虫放在手心上让它慢慢地爬。这时,王老师看见了,走过来对他们说:“哎呀,脏死了,快扔掉。不是让你们观察小草吗?”
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科学活动?材料中,王老师的处理方法反映了她具有怎样的教育理念?请结合材料说明,教师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1)该材料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偶发性”科学活动。 (2)王老师的处理方法,反映了她对“偶发性”科学活动的认识不够而漠视的做法,也反映了她对科学活动认识不足、教育理念落后。
(3)一般而言,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了解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一般知识。偶发性科学活动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经常出现的科学活动,它对于幼儿学科学具有独特的作用。
①偶发性科学活动能满足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②偶发性科学活动能有效拓展幼儿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内容的范围。
③偶发性科学活动能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
④偶发性科学活动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4)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幼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呢?一般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显然应该深入了解、鼓励支持、积极引导。这种态度能使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