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我的小手”为内容设计一个教育活动(领域不限,年龄段不限),要求写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活动名称:我的小手(小班语言教育活动) 设计意图:
孩子对自己的小手充满了好奇。本次活动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表演等,让孩子感知小手的本领,对自己的肢体有所了解,从而达到认识自己的目标。这样的课题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孩子,可以有效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双手,了解小手的用处。
2.尝试用手的触觉感知物体的大小、软硬、粗细等特征。
3.体验“我的小手真有用”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手的图片;装橡皮泥,石头,积木的魔术袋;装糖果的魔术袋。
活动过程:
1.出示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双手,知道手有手指、指甲、手心、手背等。
师:嘿!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谁啊?
师:哈哈。我的名字叫手!你们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我吗?我要和找到我的小朋友握握手!你们真能干!
师:哈哈,小朋友们可真厉害,都找到我了,那你们知道我身上都有些什么吗?请你仔细看看自己的小手,告诉我好吗?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自由回答,教师最后介绍:
(1)每只小手上都有许多长长的柱子,它的名字叫——手指。我们一起数数,一只小手上有几个手指。
(2)每个手指上都有一个窗户,它的名字叫——指甲。我们摸摸看,指甲摸起来有什么感觉(硬)?一只小手上有几个指甲。
(3)小手有几张脸?有指甲的这张脸叫手背,没有指甲的这张脸叫手心。
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我的身上有什么东西了吗?老师现在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
2.启发幼儿讨论:小手能做什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
师:谁知道小手还有什么本领?(画画,吃饭,玩积木,跳舞,拉拉手……)
请幼儿逐一练习小手本领。
小手的本领可真大!老师还知道,小手还可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唱歌对不对?我们一起来唱唱《小手拍拍》,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鼓励幼儿通过手的触摸判断魔术袋里的物体。
猜中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带领集体幼儿说:“XX的小手真有用!”
刚才我发现××小朋友的小手最能干,唱歌的时候动作做得最好看,我现在要请这双能干的小手来寻宝。请你把小手伸到这个洞里,看看里面有什么!
你摸到东西了吗?摸起来什么感觉?请你拿出来看一看。
请数名幼儿来寻宝!引导幼儿集体表扬寻宝的小朋友:“你的小手真有用!”
刚才很多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找到了很多宝贝,现在老师又有一个魔术袋,我要请小朋友摸摸里面是什么,猜对了,老师就把它送给你。
请幼儿逐个摸摸,自由谈论里面是什么东西,摸起来怎么样,猜猜可能是什么?
教师揭示谜底——糖果!请幼儿吃糖果,体验小手带来的成就感!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