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教师为了帮助大班幼儿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同时在其中渗透数学教

教师为了帮助大班幼儿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同时在其中渗透数学教育,专门只做了一套“春天”的拼图(如图1),拼图底板是若干道10以内计算题,每一小块图形的正面是春天景色的一部分,背面是计算题的得数(如图2),教师希望幼儿根据计算题与得数的匹配找到拼图的相应位置。然而,材料投放后,教师却发现许多幼儿不用做计算题就能轻松完成拼图,也未对图片中的季节特征产生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章节精选,学前儿童发展

问题: (1)请从幼儿获得科学经验的角度,分析这一拼图材料的投放对达成教学目标是否适宜?为什么?

(2)该材料在设计上存在什么问题?请提出改进建议。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不适宜 首先,大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让幼儿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时,需要为幼儿提供可以进行操作的游戏材料,借助直观探索来感受数学的运算,而不能只是抽象的加减运算,这一学习方式不适合幼儿。 其次,《纲要》对于科学领域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要求: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题干中的游戏材料不具有操作性和趣味性,因此,对于达成教学目标来说不可取。 (2)1、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①不具有操作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材料、能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的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②不具有整体性。“春天”这一主题,是幼儿生活中能直观感知到的词汇,幼儿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事物来体现春天,而题干中教师所呈现的材料只是关于“春天的景致”,这表明围绕着课程主题给幼儿呈现的材料是局限的、不完整的。 ③材料之间的衔接不足。教师围绕“春天”的主题组织活动,希望通过一个活动,幼儿既能了解到春天的季节特征,同时还能渗透数学教育。符合《纲要》中“五大领域的内容彼此之间需要融合、相互促进要求”的要求。但春天的拼图中一部分是春天景色,一部分是计算题,两者之间并没有直观联系,造成两个活动彼此衔接不足。 2、改进建议: ①鉴于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合幼儿探索、操作的材料。 ②围绕生活内容命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兴趣出发,为幼儿提供完整的材料。 ③主题活动在提供材料时,需要兼顾不同类型的活动,需要考虑活动之间的衔接语配合。

更新时间:2021-08-31 05:16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试卷3

  • A.0
  • B.1
  • C.2
  • D.3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中数学专项训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 B.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C.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 D.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单一化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