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已经上小一班的松松在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一直唠叨,说:“我要打电话给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教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教师生气地说:
“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
[问题1][简答题]
请简评该教师的上述行为。(5分)
[问题2][简答题]
提出三种帮助幼儿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15分)
1.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冲动、不稳定、外露性等几个特点。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不可遏制的威力支配。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松松刚上小班,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和暗示。材料中教师在多次安慰后,松松的情绪还没有平静下来,于是教师生气地恐吓、责骂,这种突然的变化,会使松松感到恐惧,没有安全感,于是他的情绪更为激动了。可见,这位教师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不仅没有使松松的情绪变得平稳,反而使其更激动了。
2.在幼儿情绪激动时,教师应采取一些有效缓解幼儿情绪的方法,如:
(1)转移法。教师可通过柔和的语言,用新颖有趣的玩具或者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渐渐平静下来,将注意力转移到能使其产生愉快情绪的事情上来。
(2)冷却法。教师可在幼儿情绪激动时,给予适当劝解,或暂时不予理睬,待幼儿冷静下来后,再跟他讲道理。
(3)代币奖励法。教师可用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作为代币,让幼儿知道若情绪很快平稳下来,就会有相应的奖励,从而使幼儿的正面情绪、行为得到强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