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幼儿园只有一架秋千,幼儿都很喜欢玩。大二班在户外活动时,胆小的诺诺走到正在荡秋千的小莉面前,请小莉把秋千让给他玩。小莉没理会他。诺诺就跑过来向老师求助:“老师,小莉不让我荡秋千……”
对此,不同的教师可能会采取下面不同的回应方式:
教师A牵着诺诺的手走到小莉面前,说:“你们的事情我知道了,我现在想看小莉是不是个懂得谦让的孩子。小莉你已经玩了一会儿了,现在能不能让诺诺玩一会儿呢?”小莉听了后,把秋千让给了诺诺。
教师B问诺诺:“你对小莉怎么说的呢?”诺诺说:“我说我想玩一会儿。”教师B想到诺诺平时说话总是低声细气的,就说:“是不是你说话声音太小了,她没有听清楚呢?现在去试试大声地对她说‘我真的想荡秋千,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如果这样说她还没让你玩,你就回
来,我们再想别的方法。”
问题:请分析上述两位教师回应方式的利弊,并说明理由。
材料中A、B两位教师的做法不同,各有利弊。
(1)A教师发现儿童发生矛盾后,便立即帮助解决,并且是以讲道理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小莉进行教育,给诺诺示范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A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干扰了儿童的游戏进程,其对小莉的语言带有一些说教、命令的成分。而对诺诺来说,他可能会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
(2)B教师主动帮助诺诺分析原因,并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自己独自去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儿童以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便能够轻松地处理好同伴交往中的矛盾。然而,B教师所教的方法比较笼统,缺乏对问题解决后期的关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