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玩积木时 ,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 ,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 (4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 ? (10分)
(3)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3分)?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 ? (3分)
(1)图中幼儿在搭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缺乏合作的意识 ,不能进行分工协作与交流 ;积木频繁倒塌 ,只好重新再来一遍 ;在搭建
积木的过程中 ,两边的积木难以达到平衡 ,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以下经验 :
①有关几何体特征的学习经验。各种形状的积木就是各种形状的几何体。幼儿操作积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几何体特征的过程。幼儿在解决积木的匹配问题时 ,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比较各种不同几何体的异同 ,从而选择最能表现建筑物特点或最符合现实比例要求的积木。
②有关物体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在积木游戏中 ,垂直堆高是幼儿早期就获得的基本的积木搭建方法 ,但是随着积木游戏技能的发展 ,幼儿开始追求堆高的高度、形式以及稳定性。于是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 ,顺其自然地进入到探究物体支撑规划的过程中。这种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对于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③有关形状感知与理解的学习经验。积木本身就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 ,加之形状各异 ,大小不一 ,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幼儿在搭积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同样的积木数量不够用了。他们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其他形状的积木代替 ,于是在代替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形状组合的新问题。
(3)
游戏材料的特点为 :体积较大 ,种类单一 ,数量丰富 ,功能较多。这些特点对幼儿学习活动的影响表现为 :体积较大的材料 ,便于幼儿抓握 ,使幼儿更好的观察活动材料。种类单一的材料虽然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能力 ,但也容易让幼儿丧失游戏的乐趣。数量丰富,功能较多的材料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索精神 ,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操作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