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901年到l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解析:由文段可知,以60年代为分界线,诺贝尔文学奖由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变为了白人作家占少数甚至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代后也是欧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候,由此作者提出疑问“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这也是作者的潜在观点,即“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B、C两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