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德育的原则。
幼儿德育的原则主要有:
(1)导向性原则。在幼儿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儿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幼儿认识入手,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师在进行德育时既要尊重、爱护和信赖幼儿,又要对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严格地监督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儿童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 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时,要从幼儿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幼儿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最终使毎个儿童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