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王老师从踏入讲台的第一天起,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在教学工作中,她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积极进行教育科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优异,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不仅如此,她发现一些来自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思想压力大,很少与同学们沟通交往。为了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王老师就从自己不多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创设了“母亲基金”。并通过各种渠道号召其他教师和社会人士为贫困学生进行捐助。王老师的行为不仅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而且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王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 首先,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材料中。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她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积极进行教育科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优异。
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关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关爱学生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冷暖。材料中,王老师设立基金。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克服生活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因此,作为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勤恳敬业,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