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述我国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简述我国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复杂性体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3)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教师常常还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来思考、备课、批改作业、写作。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指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他的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进行家访、街访,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5)劳动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
(6)劳动的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