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阅读该课
1.《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阅读该课文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题1][简答题]
找出本诗的诗眼,分析其用法及效果。
[问题2][简答题]
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问题3][简答题]
针对诗歌讲授环节,设计教学过程。
1、
本诗的诗眼是“绿”。作者采用了使动用法,将“绿”活用作动词,表现出春风到江南水乡后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2、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会默写;
②体会诗人用字的精妙之处:
③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讲授环节如下:
一、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作者简介。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数重(shù chóng)山、照我还(huán)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_____”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间(jiàn):隔开,间隔。
只:仅仅。
数重:几层。
绿:吹绿了。
还:归。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精读联想诗境。
四、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图片,提问:大家认为诗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乡江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品读悟诗情。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