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问题1][简答题]什么是模型思想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章节精选,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章节精选,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教学设计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1][简答题]

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10分)

[问题2][简答题]

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问题3][简答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模型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本课属于乘积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总体等于部分的和,即求和的模式,部分+部分=和;另一个模型是乘积的模型,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乘积关系的模型。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学生讨论)

师:(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1.出示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0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你想怎么算?

提示学生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③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算更加简便。

两个因数末位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位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上几个0。"

(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3.出示问题例题

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有0)应该注意什么?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完成课后练习

2.独立完成,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练习过程中既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重点,加深印象,感受学习知识的过程。

更新时间:2021-09-15 23:29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 A.A
  • B.B
  • C.C
  • D.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