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章节精选,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章节精选,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教学设计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 -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读作负零点四。

而以前所学的16,2000, ,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例如:+16, +6.3等(也可省去“+”号)。+6.3读作正六点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你还在什么地方风过负数?

做一做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____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____m。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章节精选,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教学设计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损为负。

最早记载负数的是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在算筹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表示负数。

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

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形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章节精选,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教学设计

[问题1][简答题]

试分析正负数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写出正负数的加减法则。

[问题2][简答题]

若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课内容,试确定教学目标。

[问题3][简答题]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本节课认识正负数的教学环节。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

实际生活中,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2、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3、新授课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①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

A.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B.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C.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D.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1.4米,冬季水位下降1.2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②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尝试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例子,试着写出表示方法,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③通过前面问题的总结补充,引出正、负数。

对学生的表示方式给予肯定: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自然地引入负数的定义: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与之相对应的,“+”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④总结巩固。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生活中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选取代表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更新时间:2021-09-19 07:1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 A.A
  • B.B
  • C.C
  • D.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