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小摄影师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

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小摄影师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基打开纸团,上面写着: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简答题]

试分析本文的文章大意与写作特点。

[问题2][简答题]

如指导中学段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

问题3][简答题]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的教学。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文章大意: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忘记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这则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与爱护。

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高尚情操、道德品质,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突然、打量、已经、如果……就”口头语造句。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人物对话,学习高尔基关心与爱护青少年的高尚品质。

3、新授课教学:

A.初读课文

①默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清楚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②检查朗读情况:重点指导“鞠(ju)躬(gong)”、“胶(jia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

③交流学习疑难,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子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中的文字和词的障碍。

④齐读全文后,小组讨论,谈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细读感悟

①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②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③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体会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孩子美好的愿望。

④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C.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问两个问题:

①小男孩会回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②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更新时间:2021-09-12 22:5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 A.A
  • B.B
  • C.C
  • D.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