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
(1)全民性。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2) 义务性。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它又是强制的和免费的:“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由于小学教育是依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
(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4)基础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主要表现为: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5)趣味性。对小学教育而言,一方面,仍然存在着激发和培育儿童对教育上有价值的事物的有兴趣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要具有发展的观点,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向志趣方向发展。
(6)启蒙性。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主要表现在: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