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
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1.【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答案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3.【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答案要点】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
5.【答案要点】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