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1)写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参考设计】 【课题】改造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知识,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进行设计的尝试,并向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研讨、设计、展示,运用美术知识,对校园建设的理念、校园环境的改造等问题进行探究,提高艺术审美观与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方式,提高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校的形象与建设,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新理念。

难点:设计稿的绘制与模型的制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不同学校的校园图片、设计模型所需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设计新理念

教师展示一组国内外优秀校园环境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

优秀的校园环境都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除了环境优美之外。还需能体现学校特色以及使用上的方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设计理念和原则,引发学生的设计兴趣)

(二)讨论改造方案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校园环境的系列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我们的校园设计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样改造?

学生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评述,引导学生确定改造主题,并分组讨论改造方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讨论,大胆设想,提高学生审美观)

(三)绘制方案

小组确定改造方案后,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绘制平面图或立体图或制作模型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四)交流、展示、评价

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的设计,评选出最佳设计,并就学校环境的改造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并用语言或文字说明,阐述小组创意。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延伸

师生共同选出一张或几张有想法、效果较好的设计作品进行进一步加工,提交学校作为学生的研究成果,供学校改造时参考。

更新时间:2021-09-06 20:5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 A.推理论证能力
  • B.运算求解能力
  • C.数据处理能力
  • D.几何作图能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

  • A.下棋
  • B.战场
  • C.戏台
  • D.房间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