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合理设计l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1)
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合理设计l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梅竹言志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2.通过对写意梅花的欣赏、讨论,理解梅花所表达的内涵精神,并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创作一幅梅花作品,体验画梅的乐趣。
3.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养成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增强对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写意梅花用笔与用墨的方法。
难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写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播放《红梅赞》,并出示歌词,学生聆听,思考问题:从这首歌曲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怎样的精神气质?你还记得哪些赞颂梅花的诗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梅花的精神气质,揭示课题《梅竹言志》。
(二)交流探讨,新课教学
1.讲解托物言志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并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象征精神品格?”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梅、兰、竹、菊。
2.展示《寻梅》《红梅》作品与梅花的照片,小组讨论问题:“作品中的梅花与照片中的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作品中的梅花进行了概括加工,能够更好地体现梅花的品质
3.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齐白石的《红梅》,并讨论问题:齐白石先生所画的梅花在笔墨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笔墨注意干湿变化,中锋侧锋并用,讲究书法用笔意味,线条的交错组合与疏密关系。
(三)欣赏示范,加深理解
1.展示历代名家的梅花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赏。
2.教师示范梅花的画法。
枝干:中锋、侧锋;干湿浓淡;穿插关系
花朵:勾与点
(四)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梅花作品,进行临摹练习,体会笔墨变化的美感。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与小结
1.学生自愿分享作品,并从用笔、用墨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以提问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梅花的文字、图片。
五、板书设计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