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请按所提供的教材页面,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1)写出一篇规

请按所提供的教材页面,设计 1 课时的教学简案。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版画——黑白木刻版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木刻版画的基本材料及艺术特色,掌握制作黑白木刻版画的方法,完成一幅木刻版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对比、分析,了解木刻版画的相关知识,掌握刻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激发对美术课堂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黑白木刻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难点:完成一幅充分体现木刻版画效果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PPT展示《鲁迅先生》的人物肖像,讲述鲁迅与版画的渊源故事。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并提出问题:鲁迅先生对于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你能想到用何种方式来纪念他?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版画——黑白木刻版画》。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保证接下来的学习效果。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初识木刻版画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不同绘画材料工具,提出问题:结合课前所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木刻版画的了解,并选一选木刻版画所需要的工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木刻属于版画的一种,最早的版画起源于中国唐代,兴起于欧洲19世纪,其特点是由创作者自绘、自刻、自印……其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2.木刻版画的特点

(1)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林中小屋》,并提出问题:

①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在层岩起伏的山峰中有几座静谧的屋舍。

②其在线条和色彩方面有何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中的事物造型更加简练、概括、美观,线条坚劲有力,粗细疏密变化丰富,肌理感强,色彩只有黑白两色,单纯简洁,对比强烈。使得作品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力度之美。

3.刀法的认识

(1)教师出示《黑白与点线变化的练习》,组织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观看,提出问题:这四幅内容一致的作品之间有何不同之处?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虽表现内容都是餐桌一角,但因使用的刀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再刀法中的分类很多,常见的有:追逐点、细雨点、圆刁斑、麻绳斑、破壁斑等,像右上角的作品采用了麻绳斑,而最后一幅采用的破壁斑。(教师出示刀法图例,加深学生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以知识为导向,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木刻版画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鱼》为例,示范并讲解木刻版画的创作步骤与方法:

1.设计鱼的画稿;

2.刻版;(因步骤较为复杂,需播放刻版视频,讲解具体步骤:1.木板打磨 2.画稿复写上板3.木板刷色4.加热燃蜡5.刻板6.油墨浇滚上墨7.木蘑菇压印)

3.印刷。

设计意图:以上清晰直观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也为学生接下来的创作打下基础。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件,以动物为主题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造型、空间的运用。

3.举办“黑白木刻版画”展览会,请学生从造型、构图、空间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鲸鱼》:画面构图饱满,造型美观,黑白关系对比强烈,空间层次分明。)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展评环节,教师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环境,激发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体会木刻版画的艺术美,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课后向朋友、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写用卡片记录创作心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作业,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延伸,以此结束本课的教学。

四、板书设计

版画——黑白木刻版画

刀法:追逐点、细雨点、圆刁斑等

步骤:画稿→刻版→印刷

更新时间:2021-09-26 17:42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 A.知识
  • B.能力
  • C.个性
  • D.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科学技术
  • D.政治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