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气压强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气压强”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
验,探索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二某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大气压强”部分内容如下:
演示(录像)
大气压的测量
如图9.3—3,在长约l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 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液体压强等知识。
任务:
(1)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
(2)说明本演示实验采用录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利用该实验录像完成“大气压强的大小”的一段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1)大气对浸在里面的一切物体均具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因为该实验中用到了水银(汞),汞是有毒的,为了安全起见,所以用录像。
(3)教学设计: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