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40分)12.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40分)

12.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波的干涉”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

材料二某版高中物理教材“波的干涉”的实验如下所示。

水槽中,有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振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发出的是相位相同、频率相同的波,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也相同:水面质点的振动都沿上下方向。

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相对应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稳定不变的。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象等知识。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产生波的干涉的条件;(7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用实验演示波的干涉现象”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33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波的干涉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波的叠加与干涉现象:

掌握发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

掌握波的干涉现象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波的叠加与干涉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方法

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习题练习法。

三、教学过程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更新时间:2021-09-22 11:4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结合实际,说说教师如何帮助维护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人格健全发展。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非正常学生为主,对于正常学生没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要注意内容、技能和环境的变革。(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焦虑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在内的各种精神症的共同特征。(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儿童过度焦虑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心理健康是绝对的。(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

查看答案
判断题

日记、周记等是自述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