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电学实验课上,学生分组做《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老
电学实验课上,学生分组做《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老师要求学生按大屏幕上的电路图及实验要求(图11)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下面为某小组实验过程的片段。
学生:老师,我们合上开关后,无论怎么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都不偏转。
老师:检查一下电路,看是否哪个接线柱没拧紧断路了。
(学生依次检查,没问题)
学生:老师,还是您来看看吧,我们每根导线都拧得很紧。
(老师检查了一下电路,发现学生连接的电路如图12)
老师:你们的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想想到底怎么连接,再重新连接一下。
(学生讨论后重新连接如图13,合上开关后,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正常了)
学生:谢谢老师。
老师:那就自己继续做吧。
问题:
(1)指出图12中的连接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连接方式。
(2)按照图13进行实验能否达到实验要求,为什么
(3)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述。
(1)电流表的连线错误,电流表一端连接灯泡,另一端应接在电源负极。 (2)图13相当于把变阻器串联,并不是电路图中的分压法,不能满足小灯泡两端电压从0到3 V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要求。
(3)优点:该教师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给出了及时的反馈。
不足:①教师评价方面,教师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体现得不明显,教师只是给出了反馈,但是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再去检查电路:
②教师角色的把握不当,该教师在学生第二次没有检查出问题之后,就亲自帮他们检查,告诉他们哪里出了问题,在这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不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依然是在被动的操作。所以,这里与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相违背。
③教师内容处理方面,教师帮学生调整后的电路,并不是电路图中的分压法,不能满足小灯泡两端电压从0到3 V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错误的,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理解,违背了物理教学科学性原则。教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待提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