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关于“地图的阅读”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
阅读关于“地图的阅读”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地图的阅读,,的内容
阅读地图,要学会使用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多用线段表示,标注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有的是数字式。
阅读地图,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问题:(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地图的三要素,并且能够运用三要素阅读地图;能记住比例尺的含义、公式、表示方法、大小比较,能够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能说出判断方向的三种方式,学会在地图中判断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初步认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判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好习惯。
(2)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如果喜欢旅游,要带那些东西呢 (生:地图)
课件播放一些地图的图片教师活动:地图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课本中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北京市地图,小组内交流地图的用途并发言。
承转过渡:既然地图有这么大用途.那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怎样阅读地图。
【新课教学】
一、地图的三要素
1.阅读地图三要素之一——比例尺。
教师对比三张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地图。让学生观察不同比例尺所反映的地图的详细情况以及让学生学会计算图上距离与真实距离的计算。
2.阅读地图三要素之二——指向标
方法一:一般定向法
课件展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位。提出趣味问题:在教室里,我的座位在某某同学的什么方向
学生互动:通过活动发言,熟练地掌握一般方向判定法。
方法二:指向标定向法
教师引导:在一张地图上让学生先按照一般判断法,判断事物的相对方向,然后给定一个与常规方向不一样的指向标,再继续让学生判断事物的相对方向。
学生活动:对老师给出的地图进行判断。随后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相互练习。
方法三:经纬线判读法
教师在全球的经纬网平面图上画出两地,让学生判断,紧接着在地球仪上进行演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地球仪上的方向是相对的。
教师总结:经纬网判断方向:先定南北,再定东西。
3.阅读地图三要素之三——图例和注记
教师强调图例的特殊性,以黑色三角的图例进行分析—山峰、铁矿。
注记有两种——文字注记、数字注记。
【课堂小结】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下列国家中,建造了胡夫金字塔的是()。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马老师在活动反思中写道:"使用档案袋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经常需要花费些额外的时间,与其在这些花样上花时间,不如把精力多用在孩子身上。”这边明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