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电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电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
题目:小明做作业时,发现电灯忽明忽暗,原因可能是( )。
A.灯泡的实际电压发生了变化
B.灯泡的额定功率发生了变化
C.灯泡的额定电压发生了变化
D.灯泡烧坏了
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10分)
(2)针对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1)正确选项为A。选B项和C项的同学没有分清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错误地认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发生变化。选D项的同学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误认为灯泡忽明忽暗就一定是灯泡烧坏了。
(2)教学片段一
教师:同学们,首先看一看这道题的选项,回忆一下什么是额定功率,什么是实际功率。
学生:一个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教师:同学们对这两个概念的内容记得比较清楚,那么灯泡的额定电压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是不是一个可改变的物理量呢
同学们相互讨论……
学生: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在成产这种产品之前就设计好的了,而且额定电压能保证用电器的性能最优。教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每种用电器都有自己的额定功率,生产出来之后,是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学生:我们知道了。额定电压是不变韵,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教师:根据额定功率的定义。B选项呢
学生:额定功率也不会变化,因此B选项也是错误的。
教师:很好.那么灯泡忽明忽暗有没有可能是灯泡烧坏了呢
学生:有可能吧!
教师:实际上,灯泡如果烧坏了,那么其所在的干路将处于断路状态,灯泡就会熄灭了,而不是忽明忽暗。
学生:明白了,所以灯泡忽明忽暗的原因只可能是灯泡的实际电压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错。因此本道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