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图5为反射弧,图6为图5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D结构与C相似
图5为反射弧,图6为图5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D结构与C相似)。
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的C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2分)
(2)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完成这一过程的结构基础称为__________,神经纤维B的末梢在A中形成的特殊结构叫做__________。(6分)
(3)如果刺激A的同时,在D结构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酯酶,②处产生的动作电位将__________(增大/减小),原因是间隙处的__________。(4分)
(4)针刺能引起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3分)
(1)神经中枢
(2)反射;反射弧;感觉神经末梢
(3)减小;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被酶水解,不能使突触后膜兴奋
(4)大脑皮层
解析:
(1)C结构名称为神经中枢。A为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E是效应器。
(2)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完成这一过程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由于B为传入神经,因此A为感受器.A中的细小分枝叫作感觉神经末梢。
(3)组织液中合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的作用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其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如在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酯酶,则间隙中的乙酰胆碱会被水解,从而不能传递兴奋,故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将减小。
(4)针刺的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