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
错误
1912年9月,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加以修订,颁布了“壬子学制”。自该“壬子学制”公布至1913年8月,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规程,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改,于是又总合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学制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知识,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制”“1922年学制”或“新学制”。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一看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的著作是( )
真理的具体性体现在( )。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
毛泽东在( )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