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
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通向目标状态的通路,或应用算子使起始状态逐步过渡到目标状态。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问题空间就是人对问题的内部表征,包含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初始状态指问题被认识时所处的情境;目标状态指要寻求的最终结果。
中间状态指在实现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由操作引起的种种状态。
(2)选择操作
操作就是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认知活动,也称为算子。有些算子可随问题空间的形成而获得,有些则需进行选择。当问题空间较小时,正确的算子易于选择;当问题空间较大时,则难于选择正确的算子,需应用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进行。问题解决策略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案、计划或办法,它决定着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选择操作和确定问题解决策略密不可分,问题解决总是由一定策略来引导搜索的,可以将选择操作阶段同时看作是确定问题解决策略阶段。
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一是算法策略,指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二是启发式策略,指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施操作
问题解决者实际运用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前的状态,使之逐步接近并到达目标状态,也称为执行策略阶段。简单的问题只需少量操作,选定的策略就能顺利实施,复杂的问题则需要一系列操作才能完成,有时甚至选定的策略也无法实施。
(4)评价当前状态
对算子和策略是否合适,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等做出评价。当前状态被评价为目标状态,则问题得到解决,否则需进一步选择算子和改变策略,甚至需重新表征问题空间。
怎样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己的态度?
当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是( )。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是什么?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是( )功能;二是( )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阐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基本内容,谈谈其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启示。
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性:( )、灵活性或变通性、( )。
简述不良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称为( ),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