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与家庭暴力受害者小宋的面谈中发现,小宋已经出现了“受虐妇女综合征”的症状。小宋的下列表述中符合“受虐妇女综合征”的是(??)。
受虐妇女综合征:长期遭受婚姻暴力的妇女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称之为“受虐妇女综合征”。其特征如下:
(1)低自尊:认为自己应该对施暴者的行为负责,有严重的罪恶感和心理压力,并带有身心疾病,相信除了自己外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2)暴力循环:婚姻暴力是有规律的,呈现出周期性循环发生的特征,分为愤怒情绪积蓄期、爆发期、道歉、宁静、爱、喘息期等不同阶段,有时也被人们称作“螺旋状”的暴力。每次暴力不仅有周期而且深度也不同。
(3)暴力正常化:长期和反复经受暴力的妇女,不是不愿反抗暴力,而是逐渐将暴力行为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将其正常化。她们被暴力控制了身心,否定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够摆脱暴力等。
患者老胡因心脏病突发在某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观察,其女儿在旁照料,老胡目睹了急诊室内忙乱紧张的情景,出现了紧张、不安和无助等负面情绪,隔壁床的离世也让老胡感到恐惧,其女儿也因此出现了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老胡还因自己的病症加剧而表现出茫然、恐慌和愤怒,认为突如其来的疾病影响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女儿也对老胡的状况和可能带来的后遗症感受十分焦躁。老胡的上述反应中,属于急诊患者及家属心理——社会反应的有( )。
四和里是老旧小区,社会工作者为开展社区服务到该社区进行需求评估。居民们说,这里胡同狭窄,私家车越来越多,通行越来越不安全,社区工作者发现,早晨胡同早点摊前排气的长龙常常堵塞交通。街道办事处的调查报告也认为该社区环境和设施需要规划重整。根据布雷德绍的需求分类,上述需求反映了居民的类型包括( )。
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到彝族村落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为获得该村“集体性”问题的认识,掌握村落情况,他们向政府借阅了《彝族村落历史地理和自然资源》,查看了该村近年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资料;深入村民家中访问,与村民开座谈会,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开展服务提供了依据。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对该村社区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 )。
某市退休干部老王,兴趣爱好广泛。刚退休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老伴瘫痪后,老王每天在家照顾老伴,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十几年过去,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儿女又在外地很少回家,老王深感力不从心,越过越糟,觉得这样很没意思。社会工作者小李以“荣耀之辉”为主题,运用“人生回顾”方法,借助老照片,引导老王回顾自己的过往经历。老王说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声音洪亮、手舞足蹈,情绪激动,小李所采用的方法可引导老王( )。
刘姐和大李结婚多年,一双儿女都已上中学。家里除了几亩地的收成,主要靠大李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大李爱喝酒,喝多了就打刘姐。刘姐常年遭受家暴,具有典型的“受虐妇女综合征”的表现。下列对刘姐的表述中,属于“受虐妇女综合征”表现的有( )。
某乡镇社会工作者所服务的辖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社会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小王拟通过增强村里空巢老人的非正式支持体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小王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刘大爷因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日常起居由老伴照料。前不久,老伴去世,刘大爷独自一人生活。街道社会工作者小王上门为刘大爷做全面评估,以便为刘大爷提供合适的服务,小王在对刘大爷评估时,需要注意的有( )。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防控期间多发的亲子关系紧张问题,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组建社区家长微信群,开办“家长加油站”线上小组。经过六周线上服务,基本实现了帮助家长减压和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目标,进入结案阶段。此时,小组成员菲菲妈妈在小组微信群中,说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又回到了参加小组前的状态,不知该如何处理;还说此时结束小组,社会工作者太不负责任了。菲菲妈妈的这些表现属于结案期服务对象负面反应中的( )。
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冲击,个人、家庭和社区呈现出新的多样性需求,特别是脆弱群体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社会工作者小卫联系了公益基金会与街道办事处共同为社区低收入家庭和独居老人提供了防疫和日常生活用品,小卫所做的社会工作介入包括了( )。
小军半年前进入制鞋厂工作,车间的生产物料气味重,时间久了小军皮肤出现了红肿。厂里的老职工告诉小军,很多老职工都患有皮肤病,很难治,厂里未采取任何措施。小军向企业社会工作者反映了此问题,对此,企业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应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