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老旧社区的居民对社区服务有强烈需求,然而该社区居委会人手紧张,服务供给有限。为此,社区居委会引进了一家社会工作机构,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加强社区服务。该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走访中发现,社区中已有居民骨干自发组织了一些活动。进一步调查后了解到,有些居民骨干认为,大家组织起来就为了自娱自乐,不要多管闲事;有的居民骨干虽然想为居民们做点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的曾经尝试过开展社区服务,但看不到成效,感到很无力,没能坚持下去;同时,这些居民骨干开展活动面临缺少服务场地、设备、资金和人员等困难,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资源。针对该社区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机构计划对社区居民骨干开展能力建设服务。
问题:
分别从提升居民骨干的认知和思维、情感和价值观、行为和技巧三个方面能力的角度设计服务方案(分别列出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实施策略)。
【答案要点】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部分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自娱自乐就好;有的居民骨干之前组织过,但看不到成效,现在失望了;一部分人想为居民们做点事,但不知道怎么做;此外,这些人争取人、财、物等资源的能力欠缺。针对以上状况,设计的服务方案如下:
1.
从提升社区居民骨干的认知和思维的角度。
(1)具体目标:
①使社区居民骨干能够掌握社区生活和共同问题的知识和资料。
②使社区居民骨干能够理解资料的相互关系,批判地分析问题。
③使社区居民骨干能够引申和推理。
④使社区居民骨干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创新的建议。
(2)主要实施策略:
①通过反复练习的方法,让社区居民骨干学习知识和技能,逐步成为个人常识和习惯。
②通过思考能力的训练,将个人的感觉经验提升进入概念层面的抽象思维中。
③还可以通过鼓励社区居民骨干不断发现,使其学会总结经验和不断产生新体会。为
了增强社区居民骨干的学习兴趣,降低其对学习的抗拒,社区社会工作者可经常利用个案
阐释政策,或将资料简化成为容易记忆的或顺口流畅的口号和歌曲,来有效地帮助社区居
民骨干掌握知识和资料。
2.
从提升社区居民骨干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角度。
(1)具体目标:
①从感受、兴趣、态度取向和价值观四个方面下工夫,改变社区居民骨干对参与、社会正义、居民权益的感观和价值取向。
②通过行动反思的方法澄清价值观,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引起社区居民骨干的共鸣,并巩固其“服务社区”的精神。
(2)主要实施策略:
①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要不断给社区居民骨干灌输公民意识和价值,这些价值包括为他人着想、以公众利益为归依、不损人利己、勇于承担责任等。培育价值观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领悟法、辩证法、理性分析法、观念扩展法、模拟游戏法。社区工作者必须灵活运用组织过程,引起讨论,来巩固正面的价值观。
②建立“典型”和“模范”,这是塑造理想品德、行为和优秀社区居民骨干的有效方式。树立典范,宣传良好公民的行为,以提高社区居民骨干的素质。事实表明,正面的典范比负面的典型在教育上更为直接,应尽量多多采用。
3.
从提升社区居民骨干的行为和技巧的角度。
(1)具体目标:
①使社区居民骨干把握与基层居民沟通的技巧,善于表达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
②使社区居民骨干能理解文件和有关资料,懂得行政和会议技巧。
③使社区居民骨干拥有基层动员的能力,具备谈判、游说、与大众传媒合作的能力等。
(2)主要实施策略:
①肯定模仿学习的重要性。社区工作者应以身作则,积极示范待人处事的行为、态度和技巧,让社区居民骨干观察社会工作者和其他居民骨干的表现,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知识、技巧并掌握工作程序。
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个别训练和督导的方式,即根据社区居民骨干个体的水平和兴趣设计训练内容。
③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采用示范、心理预习、自我引导、复习等方法,帮助社区居民骨干学习公开演讲、协商、游说等复杂技巧。
【提示】本题考点是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中提高居民能力建设的内容。参考教材上的基本框架,结合案例进行策略设计与分析。
案例:
A市某街道下的宏发商业大厦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楼内主要有200多家公司、机构和个体商户,多为员工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的小微企业或个体商户,从业人员人数近2500人,以从事服务业和办公室白领为主,年龄范围在20岁到35岁,工作繁忙且压力大,外地来城市务工的人数比例较高,在附近租房居住,居住环境较差且生活成本高;企业员工普遍缺乏组织联结,相互间交往互动很少,人际关系疏离冷漠,导致人员的流动性很高。20 1 4年8月,正式成立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现有3名工作人员。
问题:
请你结合本案例,以建立和促进该商业大厦内企业员工的社会支持网络为目的,设计一份小组工作计划书。
张博今年2 5岁,大二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张博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张博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张博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张博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张博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张博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张博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入精神病院。1年后,张博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并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张博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张博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张博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张博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张博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张博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结婚率的增长,某妇幼保健院的孕妇人数大大增加。这些孕妇大多是2 0世纪8 0年代出生的独生女,她们对孕育知识缺乏了解,遇到一些小事就非常紧张,总是希望眼前有个专家可以随时咨询,为其提供服务。
[问题]
假如你是该医院的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准备针对孕妇的需求开展一次活动,请针对孕妇的特点,拟订一份医务活动服务方案。
案例:
刘某,46岁,在某市工地上打零工,妻子和儿子在一家超市工作。一家人收入不高,生活过得平平淡淡,但他们也很知足。后来刘某在工作中经常伴随轻微乏力、发热等不适症状,碍于工作原因,刘某没有及时到医院检查。然而不久前,刘某又出现腹泻、腹痛、右肩酸痛等加重症状,在家人劝说下,才同意妻子陪同他到某市重点医院检查,没有想到刘某已经是癌症晚期,还有两个月的存活期。刘某一直不能接受自己的病情,经常乱发脾气,摔坏家具,多次偷偷流泪大哭,这对他们家庭是个沉重打击,一家人陷入悲伤境地,使全家人情绪低落,失去生活的方向。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医务社会工作者,请设计一份为刘某及其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方案。
案例:
李华是某高中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李华年幼时,父母因车祸去世,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在高中毕业前的一次体检中李华被检查出患了急性乙肝,因此被班主任送往医院进行接受治疗。住院期间,李华始终愁眉苦脸、沉默寡言,对医生的治疗也不配合,多次从医院逃出来。但听话的李华最终被班主任劝回医院接受治疗。随着治疗的进行,医疗费用也越来越多,李华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知道自己家境贫困,治疗费用昂贵,年迈体弱的奶奶无力支付,但是如果此时不继续治疗,自己的病情就会恶化;另一方面李华也担心自己的学习会落下。李华曾想过要自杀,但被来看望他的同学发现并及时制止了他。李华的同学向医务社会工作者求助,希望能为李华提供服务。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李华主要面临哪些困境?
2.作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帮助李华解决目前的困境?
老孔今年6 4岁,身体一直不错,可是从年初开始,经常胃疼得厉害,有时吃药也不能控制。在妻子和女儿的催促下,老孔去医院做了检查,经诊断,老关患的是胃癌,已经到了晚期,医生估计最多只能活半年的时间。这个消息让老孔一家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老孔绝望、痛苦,家人也很难过。
[问题]
1.临终关怀的工作方法有哪些?
2.作为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结合临终关怀的工作方法,具体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来帮助老孔及其家人?
小金在一家医院传染科工作,她经常处在一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常常感到窒息、恐惧、无助,担心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感染上传染病。一天夜里,她负责查房,发现有一间病房的门怎么也打不开,她赶紧叫了几个年轻的男医生。大家合力把门撞开以后,发现病人因为绝望把自己吊死在竖立着的病床上,脸色发紫,床单被撕成一条条的。小金当场就吓晕了。几个月来,小金一直没能从这段经历中恢复过来,天一黑她就会想起看到的恐怖情景,甚至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问题]
1.请简述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主题。
2.针对上述案例中小金的情况,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制定什么样的长期目标使其恢复健康?
案例:
小阳,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阳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阳患病后,母亲提前退休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阳的某些社会机能仍然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也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阳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阳因为服药有副作用所以偷偷藏药、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阳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小阳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人精神病院。
1年后,小阳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阳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阳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阳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阳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阳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阳及其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案例: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情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边正在建造五栋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几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在社区大量穿行造成的,因此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关系到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案例:
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该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却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困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
问题: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