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资源环境问题突显,现决定积极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为衡量该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该市委托某咨询公司应用生态足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相关数据见下表。
同时,该咨询机构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于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三级评价的得分依次是55、65、75。
1.除自然资源外,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有哪些?
<2>.分别计算该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
<3>.计算该市的生态盈亏,并据此进行判断和分析。
<4>.综合评价法将评价体系包括哪三级,根据相关分数对于该市做出分析。
1.除自然资源外,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还有资本、技术、人力资源。
<2>.人均生态足迹=180×2.39+325×0.51+1250×1.25+43×0.41+14×2.39+603×1.25=2963.29(㎡/人)
人均生态承载力=325×2.39×1.86+159×0.51×0.12+508×1.25×1.50+125×0.41×0.20+1×2.39×5.8=2431.10(㎡/人)
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1-0.12)×[325×2.39×1.86+159×0.51×0.12+508×1.25×1.50+125×0.41×0.20+1×2.39×5.8]=2139.37(㎡/人)
<3>.2139.37-2963.29=-823.92(㎡/人),生态赤字,该地区人类负荷已经超过了其生态容量,正面临着不可持续的发展局面。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来看,该市的人类活动过于密集,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该市需要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按照生态系统容量空间范围,大幅度提高资源与能源效率,逐步建立与生态系统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发展模式。
<4>.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将评价体系分成三级,即区域生态系统潜在承载力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压力度评价三级。
该市生态系统潜在承载力评价得分55,属于中等稳定度;
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得分65,具有较高承载;
该市压力度评价得分75,属于较高压。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注明工程( )。
某工程工作逻辑关系如下表,C工作的紧后工作有( )。
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关于建设工程最低保修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 )。
利用经济评价指标评判项目的可行性,说法错误的是()。
当项目效果不能或难于货币量化时,或货币量化的效果不是项目目标的主体时,在经济分析中可采用()方法,并将其结论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费用效果分析基本指标是()。
总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预测分析中,市场风险分析包括( )。
某建设项目前两年每年年末投资400 万元,从第3 年开始,每年年末等额回收260 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 年。设基准收益率(ic)为10%,则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为()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