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为编制“十四五”规划,委托一家咨询机构开展研究工作,咨询人员收集了该市近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及比重,城镇人口数量及比重数据(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该市经济发展阶段。
(计算部分要求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问题】
1.分别计算该市2010年和2019年的人均GDP。
2.从产业结构角度看,该市 2019 年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哪个阶段?理由是什么?
3.根据表1中数据,该市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哪个阶段?说明理由。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城镇化人口有何影响?
1.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所以,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化率
2010 年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化率=117.70/42.6%=276.29 万人
2019 年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化率=128.86/49.6%=259.80 万人
人均 GDP=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总人口(万人)
2010 年人均 GDP=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总人口(万人)=1180.13/276.29=4.27 万元/人
2019 年人均 GDP=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总人口(万人)=1709.79/259.80=6.58 万元/人
2.从产业结构角度看,该市2019年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理由:该市2019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1.7%<10%,第二产业产值比重49.9%>第三产业产值比重49.6%,符合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
3.根据表1中数据,该市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理由:根据表1中数据,可以看到,该市2010年至2019年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化率由42.6%提高到49.6%,均处于30%-70%之间,故该市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因素有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资源条件、经济结构、历史基础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关系最为密切。
【解析】诺瑟姆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当城镇化水平处于10%?30%之间,属于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的初期阶段;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后,城镇人口迅速增长,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当城镇化水平提高到70%,城镇化进程将进入相对稳定,甚至停滞阶段。
4.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人口、环境、制度等方面。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与城镇化水平高低密不可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就业人数越多,城镇化水平也就越高。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注明工程( )。
某工程工作逻辑关系如下表,C工作的紧后工作有( )。
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关于建设工程最低保修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 )。
利用经济评价指标评判项目的可行性,说法错误的是()。
当项目效果不能或难于货币量化时,或货币量化的效果不是项目目标的主体时,在经济分析中可采用()方法,并将其结论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费用效果分析基本指标是()。
总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预测分析中,市场风险分析包括( )。
某建设项目前两年每年年末投资400 万元,从第3 年开始,每年年末等额回收260 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 年。设基准收益率(ic)为10%,则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为()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