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构成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构成犯罪的,属于( )。
本题考查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刑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C项正确。
A项:过于自信的过失,又叫“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刑法第二十五条关于共同犯罪定义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与题干不符,排除。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